再见,2023

现在是2024年1月13日,筑波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。很冷。因为受不了木屋的潮冷所以我跑到了朋友家蹭暖,当然我不是白嫖,我给他带了一块芝士蛋糕。

谁能想到这篇2023年12月31日创建的博客,竟然被拖到现在来写?倒也不是拖延症,想说的有好多,实在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始,就像要从缠住的线团中找到线头,要解开缠绕的耳机线,都是很困难的事情。

2022年10月4日,我来到了日本。如今一晃眼,年份的数字居然不知不觉地增加了2,在海关出示护照的那一个画面还浮现在我眼前。刚来的我怀抱着复杂的心情,有因为感情的沮丧,有对未知的恐惧,也有对新世界的兴奋。我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,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我没有尝过的糖果。我拍了好多素材,虽然没有剪辑成视频,但我会按照月份分类整理在我的电脑里。从1月份大量的素材,到12月份稀稀拉拉的素材,说习惯也好,说麻木也罢,确实我好像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热情。原因呢当然很复杂,有自己这一侧的也有他人这一侧的,总之不是一件好事情。所以新的一年,我希望做回2023年年初的我,那个时候的我,才是积极的真正的我——能给人带来快乐的我。

朋友

尽管我的状态总是起起伏伏,而且可以说经常性的不太好,甚至有些低迷,但我仍然没有后悔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。原因就是我在这里遇到的人们。

我从不否认我是一个乐于并善于交友的人——意思就是很不要脸地自说我情商还过得去——因为我是一个特别容易感到内心寂寞与空虚的人。有趣的是,初中时期的我不是这样,那个时候每天看电视和动漫,不与任何人来往我也不以为意,然而大概是从高中开始,从真正有了喜欢的女生开始——从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开始,我就逐渐变得渴望与人交际。我希望找到理解我的人、能够看出我的内心并且付出时间陪伴我的人、能够用心对我好的人。这样描述起来听起来像是情人,但不是的,我认为真正的朋友才是这样的人——因此我认为情人必须是真正的朋友。我从千百个遇见的人中,想找到这样的存在,很幸运我找到了,这之中有我高中的同桌,有我大学的室友;同时也很不幸,暂时就这么两位以及在日本,好像暂时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人——事实上,有一个我认为是这样的人,可惜实际她不是;有一个逐渐能成为这样的人,可惜实际还差那么一点。

因此,我广泛结识“朋友”,有着不算小的圈子。然而每每别人说起:“你认识的人好多!”我都会回答:“没有啦,我真的没认识太多人。”这不仅仅是接话时候的场面话,同时是我真正所想,因为我还没有找到一个“真正的朋友”。

我并不是说其他朋友是“虚假的朋友”,因为他们在我的人生中也占了部分的空间。无论是从人生中的过客、一起合作过的伙伴,到常常约饭玩乐的搭子,他们都对我的生活和成长有所贡献。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我没有后悔来到日本。

朋友的数量如果从珍视程度从低到高排,应该是一座金字塔。不过金字塔的每一层中都有一些特殊的存在。

例如,在“人生过客”这层中,在海边遇到的老爷爷是特殊的存在,他分享给我他的处世经验——「創意工夫」,帮助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,我把这句话刻在我的心底,直到现在当我遇到难题时,我也会想起这句话和爷爷温柔的面庞。

又例如,在“点赞之交”这层中,“大栗子老师”高子惠同学是特殊的存在。在我得了新冠的期间,她为我送来了重要的药品还有恢复元气的饮料与果冻,我真的没有想到她准备得如此用心,明明咱也不是很熟但是,她真是大好人。我会永远记住这件感天动地的事。

又例如,在“一起约饭约玩的好朋友”这层中,段任誉是特殊的存在——尽管这么说好像对群里其他各位有点不待见但是事实确实如此。正如我以前说的,这个人有股别的小男生没有的媚劲儿,要说媚在哪儿,媚在媚有脑子(bushi).开个玩笑。但说来就是很奇怪,我无法形容他的优点在哪里,只能说他是个性格很好的人?总之大家无端地喜欢和他呆在一起。我也一样。因此,他成为了第一也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失恋的人,成为了我唯一一个会在深夜跑到他家并且全然接纳我的人,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可能能够成为我“真正的朋友”的“潜力股”。

最后例如,在“在意的朋友”这一层中,李博雅是特殊的存在。我喜欢了她很久,并一直以为她就会成为我“真正的朋友”。不过现实是疼痛的,现在的我明白,一直以来我只是一厢情愿,是个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的小孩。可无论如何,她被动地给了我动力,创造出了2023年前半年对每天都充满希望乐观的我,一个让我自己对自己感到满意的我。在最后,也让我意识到“放弃”并不可悲。所以无论如何,我在日本这些时间里,我因为她而得到的宝贵的事物,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抹去的。

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位,和我关系密切的每一个人,能够遇见,我都感到相当幸运与感动。和我同门的蔡哥,我精神支柱的杨哥,蔡蔡老师,养猫猫的谢公子,看起来“很喜欢我”的闫哥,可爱的小狗老师,每天处于甜蜜的少爷……还有好多好多,我真的很幸运,能够遇到大家。大家在我的生命中是一朵朵鲜艳的花

音乐

为什么我单独拿出“音乐”这一话题来讲呢?是因为音乐,确确实实成为了在异国他乡的我最不能缺少的一部分。

在来日本之前,我同样也很喜欢音乐,但是没有那么频繁地听歌。高中时候的我喜欢二次元,所以歌单里 面大多都是动漫的OP、ED以及插曲。到了大学,不知是受到室友的影响还是自己心境的转变,开始慢慢地喜欢华语歌曲。而且越听越老,听的歌都快赶到上世纪70年代了。

2023年的我继承了这样的趋势,并且变得更加“过分”。虽然听得最多的还是华语歌曲,但是歌单开始越来越杂——Jpop、Kpop、欧美流行,甚至是古典、歌剧。我关注的音乐区up主越来越多,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“HOPICO”音乐,同一个视频我可能会看上五六遍,不得不说,周扬真的值得每一年的“百大”。

每天我都在音乐上花不少时间。我开始学习弹奏尤克里里。以前我练习过吉他,可是吉他的大横按实在太难了,所以尤克里里好像更加适合手小的我,事实证明我错了,尤克里里的横按依旧很难。好消息是,到现在为止,我已经会弹20首左右的歌曲了,我把它们的歌谱整理在我的博客中。

我变得更加喜欢唱歌。有一个原因是,在日本其实没有多少团建类的娱乐方式,一是旅游,二是麻将,三就是去KTV。想必留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多多少少都有些类似的不正常,KTV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常见的发泄口。除此之外,大概是我太多愁善感伤春悲秋,我经常在深夜唱歌,就这样一个人在家里无端地唱起来。说来好笑,我还因为深夜唱的太响扰了民,被邻居狠狠地投了诉,在那之后,我就收敛了很多,便相安无事。

我已经离不开音乐了。如果没有音乐,我甚至会吃不下饭,无法入眠。

我有想过报声乐班,系统地学习音乐。我想学习编曲,我想自己写歌。如果仅仅是唱歌已经满足不了我,那么就用创作的方式,成为高级的宣泄口吧。我是这么想的。

电影和视频

视频一直以来都是我的爱好。2023年的我同样如此。尽管没有人看,但“拍摄”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习惯。没有人看,那为什么要做呢?曾经我给一个同学回答过:是为了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,也是为了让别人能够记住我

我想来留学的各位,应该有不少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,不过他们应该都是希望在学术界实现自己的价值;我深知自己的实力,其实我这个人,应该不怎么适合搞学术研究,所以创作成为了我留下“价值”的主要手段。

无论是想创作歌曲也好,想剪辑视频也好,出发点都是为了告诉世界,我曾经来过。

而在这个过程中,我做了很多很疯狂的事。2023年,我做的疯狂的事包括且不限于:1. 一天骑行130公里,绕日本第二大湖一整圈;2. 以搭顺风车的形式去到关东地区最东边,虽然最后搭顺风车计划破产;3. 在圣诞夜去街头唱歌演出……看待这些事是否“有意义”是因人而异的,我自己其实也没觉得很有意义(有一点),只觉得相当疯狂。但是,不得不承认的是,做这些“挑战”的时候,我真的很快乐,忘记了所有烦恼。

其实做视频、发视频对我来说就如同写文案、发朋友圈,是一模一样的。只不过前者复杂很多,要花数百倍多的时间。但是,也正如同后者,每次发朋友圈后我都很关注,“都有谁给我点了赞”——发完视频之后,我也很关注都有谁看了,都有谁赞了,他们是不是看得很开心,他们是不是记住了我呢?

2023年的我对于这些想法实际是很消极的。我一直觉得,我只是在自我感动。我也和别人说过,我剪视频一直是自我感动的窗口,我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够感动到别人,那样我就真的留下了某些东西,我就真的被人记住了。

我想,从事电影的工作者一定也是这样。所以,2023年的我更加热衷电影,关注了更多的影视类UP。我也努力的尝试将自己的视频剪得更有电影风格,而不是以往搞笑的风格了,虽然要让一个抽象人去做正经事真的很难,但是我会努力尝试的。

想做的事/计划

2023年的我总是说的太多,做的太少。我内心真的不想这样,但是我就是一个懒惰的人。所以这一块我也不想讲得太多,总之列几个list吧,最后能成多少全看上帝——还是当成我的异想天开吧。

  1. 打工,赚钱,赚到能买辆小汽车
  2. 学习乐理和编曲,创作出我的第一首歌
  3. 每天拍一点素材,每天剪辑1分钟,作为我的生活VLOG,也就是我的MW(MY WEEK)计划
  4. 每天坚持锻炼身体
  5. 每天坚持学习日语

好的,暂时就是这样。感觉完成应该是难如登天了(笑)

最后,我想对新一年的自己说——还是那句老话——拿得起放得下。不要总让自己沉沦在过去,尽管24岁的我已经脱离了“青年”,逐渐迈入“壮年”,但是我还是想尽可能得保持青春,毕竟只有乐观的我才会受人喜欢嘛!

你好,2024

你好,2024的我。